中储粮,需要深入查一查!
从欧洲退货回来的火腿,已经长了白色霉菌,公司把它切碎,填入香肠;商店仓库存放过久已经变味的牛油,公司把它回收,重新融化,经过去味工序,又返回顾客餐桌;
工人们早已经习惯在生肉上走来走去,甚至习惯在上面吐痰……
1906年,美国作家辛克莱,根据自己在一家肉食加工厂的经历,写了本纪实小说,叫《屠场》。
一天,总统罗斯福在早饭时看到了这段描述,突然“大叫一声,跳起来,把口中尚未嚼完的食物吐出来,又把盘中剩下的一截香肠用力抛出窗外”。
随后,罗斯福找来了辛克莱见面,然后推动法院通过了《纯净食品和药品法》,并创建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雏形——FDA。
https://nimg.ws.126.net/?url=http%3A%2F%2Fdingyue.ws.126.net%2F2024%2F0709%2Feffd876dj00sgc152016cd000u000k4m.jpg&thumbnail=660x2147483647&quality=80&type=jpg
最近,《新京报》的一个报道,捅破了天。
一辆油罐车,刚从宁夏运送煤制油到河北,在石家庄卸完货后,又连夜从石家庄赶到天津,从中储粮油脂公司装了35吨大豆油。
https://nimg.ws.126.net/?url=http%3A%2F%2Fdingyue.ws.126.net%2F2024%2F0709%2F91952943j00sgc151001fd000qk00cgm.jpg&thumbnail=660x2147483647&quality=80&type=jpg
油罐车满负荷运载完美衔接,可问题在于,卸完煤制油后没有洗罐,紧接着就装了大豆油。
煤制油是化工产品,大豆油是食用油,拉完煤制油不洗罐,必然导致煤制油残留产进大豆油里。
正所谓煤油拌饭,纵享丝滑。
很多食品、化学专家都出来科普了,煤制油里的化学成分,会影响人体健康,长期食用伤害内脏器官,甚至有致癌风险。
可在记者的暗访中,有经验的司机却说,煤制油算是干净的,有时拉完工业废水、塑化剂、废机油、减水剂等化工液体,再去装食用油的时候,也不会洗罐。
https://nimg.ws.126.net/?url=http%3A%2F%2Fdingyue.ws.126.net%2F2024%2F0709%2F2176882ej00sgc151001cd000u00072m.jpg&thumbnail=660x2147483647&quality=80&type=jpg
不洗灌的原因很简单,就是为了节省几百块的清洗费,一些公司和单位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这几乎成了行业内公开的秘密。
https://nimg.ws.126.net/?url=http%3A%2F%2Fdingyue.ws.126.net%2F2024%2F0709%2Fa4e6ff15j00sgc151000od000u00052m.jpg&thumbnail=660x2147483647&quality=80&type=jpg
“公开的秘密”,短短五个字,却让人后背发凉,细思极恐。我们知道食品安全问题严峻,但不曾想严峻到这种地步。
问题曝光后,舆论震动,群情激愤。
群众为什么生气?
因为这些混装的罐车,残留的危害物混在食用油里,在食用油厂家分装打包。
然后这些桶装油会运往超市、小卖部、便利店,出现在了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。
最后,它们会出现在我们的厨房里,出现在我们的锅里,最后再出现在我们的身体里。
更恐怖的是,这些危害品并不会让我们马上感觉不舒服,但会让我们不知不觉增加患病的风险。
而且,这是个日积月累缓慢变化的过程,这种缺德事甚至都找不到明确的受害者。
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这比当年的三聚氰胺和地沟油都要恶劣。
三鹿往奶粉里加三聚氰胺,你可以说你没孩子,碰不上。
奸商回收地沟油二次使用,你可以说你不在外面吃饭,没碰上。
可食用油你怎么躲?只要你吃饭,就躲不开食用油。
事情曝光后,中储粮发了通报,说是要在全系统深入开展专项大排查。
https://nimg.ws.126.net/?url=http%3A%2F%2Fdingyue.ws.126.net%2F2024%2F0709%2F74510e8dj00sgc151002vd000f900lkm.jpg&thumbnail=660x2147483647&quality=80&type=jpg
高度重视,迅速行动,举一反三,引以为戒,一如多年不改的“官方模版”。
这个回应不仅没有安抚住群众,反而激起了更多舆论关注。
今天,人民网是这么评论的:
“相关部门应快速介入,全面调查。如果属实,则依法严惩,绝不能让相关责任人脚底板抹油溜之大吉。”
https://nimg.ws.126.net/?url=http%3A%2F%2Fdingyue.ws.126.net%2F2024%2F0709%2Ffae8bb91j00sgc1510041d000jj01a3m.jpg&thumbnail=660x2147483647&quality=80&type=jpg
而央视网的评论,则不留一点情面,直言:
“这样的草台班子是要消费者的命。”
https://nimg.ws.126.net/?url=http%3A%2F%2Fdingyue.ws.126.net%2F2024%2F0709%2F5cc3bb16j00sgc151004pd000u001ujm.jpg&thumbnail=660x2147483647&quality=80&type=jpg
官媒为何措辞如此激烈?因为这事真的很离谱。
当最基础的食用原材料被污染,谁都无法幸免,无论你是穷是富,都可能中招,所以大伙都很生气。
而面对这么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,中储粮的回应却尽显傲慢,没有道歉,没有愧疚。
反而在强调自己如何重视、行动多么迅速,一起极其恶劣的食品安全事件,愣是被搞成了表彰大会一般。
都到了这个时候,还在想着打官腔,这事是“大排查”就能够糊弄过去的吗?
要我说,这事应该要刑事立案了!
往小了说,是食品安全问题;往大了说,是危害公共安全。
现在中储粮发个无关痛痒的通报,自己查自己,能查出个什么结果?
老百姓要求运输食用油的油罐车保证基本卫生安全,这个要求其实一点都不高。
国家也有相关的法律政策,对食品安全一再强调和呼吁,可企业在执行的时候,为什么就默许纵容大打折扣呢?
更讽刺的是一边这样干,一边还挂着“信誉第一,产品优质”的牌子。
https://nimg.ws.126.net/?url=http%3A%2F%2Fdingyue.ws.126.net%2F2024%2F0709%2Fb2c00c22j00sgc1510020d000rs00fmm.jpg&thumbnail=660x2147483647&quality=80&type=jpg
这事被媒体报道出来,是个好事,让我们相信中国还有调查记者存在。但也让我们疑惑——这个时候监管部门在哪里?
经营者逐利,罔顾食品安全;监管缺位,靠记者调查曝光;法律法规被阳奉阴违,甚至置若罔闻。
所以,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?
当你在阳光下发现一只蟑螂,说明阴暗处已经多得挤不下了。
中储粮这事儿,真的需要深入地查一查了。 滴~至尊卡,打卡成功!楼主辛苦了,祝楼主:开心每一天🥰,打卡时间:2024年07月09日 18:17:56
页:
[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