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×
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
“我们大清朝地大物博,什么也不缺,不管是归化的藩属国,又或者是各类奇珍异宝,我们大清朝都有。” 在英国大使团准备回程的时候,乾隆给英国国王写下了这样一封信,信中有句话大致意思就是这样的,而且通篇都以天朝上国自居,目中无人,狂妄自大。 18世纪60年代,在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,生产力大幅度发展,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,因此英国加紧了个世界各国的联系,希望和各个国家展开经济文化的上的交流。其中就闭关锁国的大清。 在18世纪末,英国为了打开大清的国门,国王乔治三世决定派遣使团去往中国,前去觐见乾隆。
而这次出使虽然没有达到本来的目的,但是却为后来鸦片战争的爆发埋下了伏笔,那么这次出使究竟发生了什么?而乾隆给乔治三世的回信又是什么内容呢? 01乾隆在位时的真实大清 乾隆皇帝是康乾盛世的最后一位皇帝,在他之后,清朝就开始走下坡路,一路走到中华民国成立,都没有一点回春的迹象。 都说乾隆皇帝在位时期,国力强盛,经济繁荣,但是事实真的是我们所看到的的那样吗?为什么在他之后清朝就不行了呢?其实在后世的诸多因果早就在乾隆执政的时候有所显现了。 乾隆在晚年的时候,曾称自己为:“千古第一完人”,可是我们一直都明白“人无完人”这个道理,就算乾隆也是一样。
那么乾隆为什么这么称自己呢?在他执政时期三次远征西域,甚至还打到了西域,武力值杠杠的。 然后在经济方面,黄河水患在之前就早已被遏制,黄河流域土壤肥沃水源充足,在乾隆时期种了许多外邦作物,这样下来经济就得到了长足的发展。 这个时候的清朝朝外界传递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,但是这个景象用“金玉其外,败絮其中”来形容其实一点也不为过。 康乾盛世虽说是盛世,但是和唐朝时期的贞观之治又或者是汉朝的汉武盛世相比,算是小巫见大巫了。
在这个时候,清朝已经做了将近上百年的天朝上国,乾隆心中自然是骄傲无比的,可是在这种骄傲自大的心理之下,清朝的文化、经济、政治等等已然开始走向衰弱。 当时英国使团离开的时候,他们在天子脚下的都城看到的都是破败的农舍,甚至还比不过英国的一个普通小镇,街道上,大清的国民衣着筚缕、面黄肌瘦,完全可以用“乞丐国家”来形容。 因此乾隆执政的时期,是清朝和西方列强拉开差距的关键时期,从这个时期开始,大清已经远远落后于欧洲的其他的国家。 但是因为中国确实地大物博,适合发展经济,因此英国才派遣使臣马戛尔尼前来,试图打开中国的国门。 02英国最屈辱的出使
马戛尔尼出身贵族,曾经出使俄国,完成了国王的任务,他还在印度做过总督,所以派遣他出使,一定能啃下大清这块硬骨头。 1792年的9月份,马戛尔尼就带着的一群人,和好几艘船的礼物,从港口出发,准备前往中国,看看马可波罗笔下遍地黄金的地方究竟是什么样子。 从欧洲走水路到中国,其实有相当远的距离,等到马戛尔尼一行人到了中国之后,就已经是1793年了,那个时候刚好快到乾隆皇帝的八十大寿,他们打算借着为皇帝祝寿的名义来实现自己的目的,签订两国的通商条约。 到了中国之后,乾隆正在承德的避暑山庄游玩,得知英国使团到来之后,乾隆颁布了一道圣旨,让马戛尔尼把大件礼物就放在北京,他和使团可以带些小件的礼物共乾隆皇帝观赏。
马戛尔尼心想,既然是皇帝的旨意,我们遵守不就完了,可是在去之前,英国使团和大清的官员起了不少冲突。 大清官员认为皇帝是九五之尊,见到皇帝必须行三跪九叩之礼,不能因为你是从欧洲来的就免了这项礼数。可是英国人当然不愿意,马戛尔尼还特地的表示两国是平等的国家,英国才不是大清的附属国。 双方争执不下,然后这件事情就被乾隆知道了,乾隆对此大发雷霆,大骂他们无知,还下令缩减了英国使团的吃食,就这样英国使团每天都吃不饱,但是他们仍旧不愿意向乾隆扶手称臣。 就这样和珅给使团出了主意,需要双方各退一步,他们只需要单膝跪地三次,俯首九次就行,而且清政府也不会要求他们头必须碰到地上。
乾隆虽然同意了,但是内心还是极为不快的,1793年9月,乾隆皇帝接受了马戛尔尼等人的觐见,很显然乾隆对于英国使团,心里还是有疙瘩没解开,对于英国使团展示的礼物他也兴致缺缺。 后来,马戛尔尼见状,准备使出杀手锏,也就是热气球载人飞天,可是当马戛尔尼把想法给大清官员说了之后,却被拒绝了。 大清官员给的理由是,任何人都不能比皇帝高,如果乘坐热气球飞天那么就等于站到了天子的头上,这是万万不被允许的,就这样礼物展示环节就这样草草结束了。 最后,马戛尔尼硬着头皮提出了此行的真实目的,果不其然,乾隆皇帝思考了一会便拒绝了,并且在觐见结束之后,乾隆再次拒绝了他们的谈判,还催促马戛尔尼等人快些离开。
10月份,马戛尔尼等人只好失望的准备回国,乾隆皇帝为此也给使团准备了一份大礼,除了金银珠宝之外,还有一封叫做《敕英咭利国王谕》的回信。 03回信内容 带着珠宝和乾隆的回信,马戛尔尼回到了英国,收到回信的他们以为乾隆在最后关头改变想法了,没想到心中的乾隆比他们见到的还狂妄自大。 信的开头,乾隆就把自己摆在了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,大致意思就是说,你这个国家的国王还挺懂事,知道给我祝寿,我很高兴对你表示大大的赞赏,你的人在我这都受到了很好的待遇,玩的很开心。 开口就把这次英国出使的目的定性为拜见他,后面他才提到通商的问题,大致意思就是,在我国开设什么通商口岸什么的,这和我国的的体制不符,我是不会同意的,至于你们的要在这住,可以,但是就永远不能回去了。
还列举了出了英国人在此居住的种种不便之处,大致意思就是,文化风俗不同,难以融合,而且你们那么多小国,我让你们来了,那其他国家也来怎么办,这不是乱套了吗? 反正说来说去意思就是,我泱泱大国,什么都不缺,你们不必来我们也不会去。 最后还有一句话,快把英国国王起的七窍生烟,就是:“大清儒学乃先进思想的精髓,你们根本学不会,教你们都是糟蹋。”如此目中无人实在是让人气愤。 其实马戛尔尼出使中国并非完全没有收获,在中国的一个月里,马戛尔尼把大清的实力摸得透透的,他们军队唯一的一个较强的武器,也是他们早就爱淘汰火绳枪,为英国鸦片战争的开展提供了第一手资料。
英国觉得大清皇帝如此傲慢如此无知,连外面发展成什么样都不知道,他们那就算有遍地黄金,也守不住,于是英国在1840年利用鸦片战争,强行的打开了中国的国门。 而乾隆的那封信,也被收藏在大英博物馆之中,供后人观赏。 那么如果当时乾隆当时同意了英国使臣的请求,这之后的一切还会发生吗? 04拒绝的原因 其实,作为一个国家的皇帝,一言一行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,当初乾隆拒绝英国的请求,其实也有自己的考虑。
第一个就是维持封建王朝的统治,一旦打开通商口岸,那么大清与世界的交流就会加深,民众的眼界会更加开阔,那么满清的统治就难以继续。 况且,几千年来这片土地就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,实在不值得冒这个险。 第二个理由就是担心经济形势会因此发生变化,大清一直以来就是封建主义国家,而英国在17世纪就已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,两者在制度上就有根本的不同,马克思还评价资本主义说:“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。” 已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一百多年的英国,会甘心只和大清进行通商吗?一旦贸然同意很可能会发生更大的变动。
其实乾隆的担心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,英国发展成日不落帝国难道是靠着友好交流形成的吗?不是的,靠的是战争和掠夺。 如果乾隆同意了英国使臣的要求,随着英国在大清的发展,就算没有鸦片战争,也很有可能把其他战争提前了几十年,马戛尔尼回程的时候四处打探大清的实力就印证了这一点。 所以无论乾隆同不同意,在他之后清朝开始走下坡路已经是大势所趋,是历史的必然。 不过封建时期早就已经过去,现在在这片土地的是一个更强的中国,我们也早已站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央,在未来我们也会不断努力,创造一个更加辉煌的时代!
|